本地生活: 抖音对云连锁的治理, 中小云连锁最受伤

抖音一纸“云连锁”新规,把“千店同库、万店同码”的野蛮扩张按下了急停。平台算法开始识别“共用门店地址”“集中发货IP”,流量直接腰斩,中小云连锁瞬间从“躺赚”变“限流”。我们拿到内部治理细则,发现抖音这次动的是三条命门:库存属地化、订单核销地、LBS打卡比。

我多次在社群里提到这波云连锁治理下,失血最快的反而不是头部云连锁,中小云连锁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。

为什么?

我从业务模式、规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个角度分享,希望大家能对业务提前做好规划。

业务模式上,云连锁业务模式是依赖流量的低买高卖,通过规模化内容输出能力降低获客成本,以此赚流量差价以及服务费。

问题来了,云连锁与门店在获取用户之间存在天然冲突。

门店从流量角度思考门店运营模式,从低价模式、高利益抽成,提升毛利空间,但门店期待的是高质量的用户,同时不愿意过度让出自己的存量利益。

品牌对门店缺少深度管理、以及难以保证门店履约的效率,这是多数云连锁门店存在的问题。

这种模式意味着,云连锁体系下,用户缺少复购,品牌一直做拉新模式。

同时门店也不认可品牌,拒单、飞单屡见不鲜。当抖音算法开始倾向“真实履约、核销转化”,靠套利的云连锁自然被淘汰。

中小云连锁,没有规模优势,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云连锁门店数量少,靠极低成本跑量,几乎没有数字化、核销体系,现金流薄弱。

一旦投流效果下降或核销率不达标,很快现金流断裂。任何一次政策调整(如一城一店、分账比例上限、保证金要求)都可能让它们直接“失血过多”,甚至退出赛道。

头部云连锁,有足够的门店数量以及资金储备、供应链体系也开始布局。

即便抖音规则收紧,也能用过往的资金储备支撑业务调整,同时长期的运营能力也让一批门店认可品牌,也愿意成为真连锁门店。

头部门的容错空间远远高于中小云连锁门的。

怎么办?

做基础门店的筛选,做分层运营。好的门店留下,不好的门店坚决清退。聚焦区域化,区域拿到结果再复制到其他区域。

不要所有区域都投入,要考虑后续对门店的深度改造能力。

服务的标准能力建设,对于筛选的门店要参与深度改造。规范门店的服务履约效率。